AG真人

长期规范使用减重药物

2025-09-03 12:34:00    |    来源  :  中国医药报   |    
访问量|    
打印    |    字号 : [ ]    |    分享
0

长期规范使用减重药物

  随着肥胖与代谢合并症患病率的持续攀升,减重药物的研发与上市步伐明显加快。目前,在我国已有司美格鲁肽、利拉鲁肽等多种减重药物获批上市。

  孙业红介绍,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胰高血糖素样肽-1受体激动剂(GLP-1RA)已成为肥胖症治疗的常用药物选择。这类药物通过多重机制发挥作用:作用于下丘脑,抑制饥饿信号并增强饱腹感,降低食欲与能量摄入;促进胰岛素分泌、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,从而优化血糖代谢;协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,实现多方面的健康获益。
  陆迪菲强调,减重药物的应用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,首先需要排除禁忌证,例如反复的胰腺炎、胆囊炎,以及有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等,通常用药前会对新患者做相应的筛查。
  “在使用这类药物时,患者也必须了解其潜在的不良反应。”孙业红提醒,使用司美格鲁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便秘等,但这些症状大多为暂时性,随治疗时间延长通常会逐渐减轻。
  孙业红特别强调,司美格鲁肽等GLP-1RA类药物属于处方药,必须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。患者一旦出现不适,应及时就医,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和处理,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。
  “肥胖患者若擅自加药或停药,会带来很大风险。”孙业红介绍,擅自增加剂量可能加重胃肠道反应,甚至可能对心理带来一些不良影响;而擅自停药则可能导致体重反弹,出现“悠悠球效应”,即体重在短期内快速下降后又迅速回升,造成代谢指标再次恶化,甚至可能演变为难治性肥胖。
  更值得注意的是,减重药物不可滥用。滥用可能导致代谢紊乱,增加营养不良、免疫力下降的风险。
  “药物的滥用行为不仅危害个人健康,还有可能对正规药物的使用造成‘污名化’,最终影响真正需要治疗的肥胖或超重患者获取有效的药物。”陆迪菲如是表示。
  那么,应如何确保减重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?孙业红提出以下建议。
  首先,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,并积极参与疾病监测与自我管理。例如,及时关注药物疗效,监测是否有不良反应等情况并做好记录。
  其次,必须坚持定期复诊,在用药过程中持续监测体重、血糖及肝肾功能等指标,由医生全面评估疗效与不良反应,及时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。
  此外,患者还应警惕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,避免随意合用其他药品。
  “生活方式干预始终是体重控制中最关键的一环。”孙业红表示,即便使用减重药物,也仍需配合饮食与运动管理,否则疗效会大打折扣。
  除了患者层面的注意事项,孙业红还呼吁医生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,关注其心理状态。她建议医疗机构积极开设合理用药咨询门诊和药物治疗管理门诊,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实现更科学、规范的用药管理。